湘桥区:做好“护绿”“增绿”“活绿”文章,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23-10-09 10:54  稿件作者: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浏览量:- 【浏览字体: 】    分享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之美是乡村之美的核心气质。让乡村田园风光展现生态和谐、朴实盎然的风韵,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根基。近年来,湘桥区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字当头,深入实施“护绿”“增绿”“活绿”等有效举措,建设绿美中心城区,为湘桥现代化建设提供绿色支撑。


1.jpg


  走进湘桥区意溪镇坪埔村,村路巷道平整干净,房前屋后绿植环绕……到处弥漫着绿美乡村的清新气息。近年来,坪埔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并通过“植绿”“活绿”“护绿”,以“局部美”推动“全域美”,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等闲置空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生态板块40余处,并引导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形成“庭院有花、屋外有果”的绿化环境。

  “我们坪埔村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开展绿美坪埔行动,通过实行‘三绿’行动,一是新植树面积70亩,二是村整合1267亩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让群众参与进来,让村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得到较好的传承及保护,全力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绿美乡村。”坪埔村党支部副书记钟和贵说。

  与此同时,坪埔村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生态、传统建筑、田园风光等资源价值,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在坪埔村就有这样一处旧宅,因年久失修而荒废,经村党组织的租赁改造、绿化美化后,摇身一变成为明亮宽敞的精品民宿,游客络绎不绝,寒暑假、春节等高峰期日营收近万元。经营者邱女士介绍说:“村组织将这座‘四点金’老宅租给了我,我们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与村里的绿意融为一体,我觉得这样非常好,来到这里的游客既可以欣赏乡村美景,也能体验民居的古韵。”

  乡村公园作为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不仅是村民们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播阵地。近年来,在湘桥区,卧石后头山公园、社光文化公园等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但改变了以往村(居)民公共休闲场所较为缺少的尴尬局面,也让乡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2.jpg


  走进官塘镇的鹤塘公园,有村民带着孩子欢快地玩耍,有老人们坐在凉亭内悠闲地聊天,喜欢健身的群众在步道上散步、赏景……好一幅悠然闲适的幸福宜居生活图景!很难想象,这个地方在几年前还是臭气熏天的鹅寮。

  鹤塘公园于2017年动工、2018年全面完工,用地总面积约70亩的公园内设置了停车场、园内慢行道、园内车行道、堤顶路慢行道、休息亭等配套设施,为村民的休憩散步提供了好去处。园内种植了榕树林、香蕉林、荷花滩、花海滩、杏花桃花林、垂柳岸等多种植物,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深受村民的喜爱。

  公园的建成最欣喜的莫过于附近的群众。巷头村村民陈阿伯说:“这个公园建好以后,村里以及周边的群众,早上可以来锻炼身体、散步,晚上如果没下雨,大家就会在这里跳广场舞、唱潮剧,大家都觉得这个公园很好。”

  意溪镇坪埔村、官塘镇鹤塘公园的“华丽变身”只是湘桥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美湘桥生态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面向未来,湘桥区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八山四水三点两带”绿美湘桥生态建设新格局,深入推进绿美湘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广泛开展“乡贤晒佳木、万木竞芬芳”植树造林活动,依托自然公园发展绿色休闲旅游产业,让蓄势护绿更有利、活绿致富有底气。


3.jpg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瑰宝,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人文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近年来,湘桥区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实施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及挂牌管理,通过制订古树名木巡查制度、落实巡查管护责任等措施,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签订管护责任书54份,对15株重点保护的一级古树名木加装视频监控设备,探索推广古树名木管护等特色林业保险,切实保障古树资源。

  古树,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见证着村庄一次又一次的变迁。走进磷溪镇仙田一村,一株偌大的榕树屹立在池塘后面,如今已有1000岁的“高龄”。它盘根错节、树冠如盖、遮日挡雨,远远望去如同一把撑开的大伞,撑起了一片阴凉。

  据了解,磷溪镇共有古树名木104棵,其中一级古树3棵。磷溪镇多措并举强化古树名木监管和复壮保护工作,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落实专人进行巡查及清理,同时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宣传古树名木文化,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爱树护树意识,全力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