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湘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07-18 00:00 稿件作者: 浏览量:-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潮州市湘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潮州市湘桥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宝佳
(2012年3月28日)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我区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工作决策部署和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区1-4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11.35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8亿元、51.54亿元和58.43亿元,分别增长4.1%、18.3%、8.0%,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24:46.29:52.48。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经济稳步提升
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大水利安全建设。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2185万元,同比增长4.4%。种植业产值12622万元,增长0.8%;林业产值1349万元,增长2.4%;牧业产值6709万元,增长14.2%;渔业产值1445万元,增长2%。全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4家总资产12788万元,销售收入17649万元,带动农户数5479户,带动农户增收2358万元,出口创汇250万美元;流通企业有2家销售收入2298.5万元,销售农产品5671吨,带动农户数1610户,带动农户增收225万元。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协调
全区79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5.45亿元,增长15.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16.4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15.33亿元,增长15.59%,其中完成产品出口交货值43.86亿元,增长19.56%。79家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13%,比去年提高18.9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8%;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9061万元,增长37.33%,利税总额69525万元,增加40.94%。
(三)投资大幅增长,内需持续活跃
1-12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0亿元,同比增长16.3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同比降低1.5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43亿元,增长58.62%;房地产开发投资19.18亿元,增长16.19%。商品房销售面积44.19万平方米,增长7.65%。全区26个主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7.6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30%。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28.71亿元,增长23.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45亿元,同比增长17.87%,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增速(16%)1.87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额11.58亿元,增长50.05%;零售业零售额60.76亿元,增长13.13%;住宿业零售额0.91亿元,增长24.96%;餐饮业零售额3.21亿元,增长18.46%。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6%,增长4.6%,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0.2 %。
(四)对外贸易恢复较快,进口与实际利用外资减少
积极实施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对外贸易合作,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3904万美元,同比增长16.53%。其中出口52063万美元,增长19.8%;进口1841万美元,下降34.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万美元,下降90.31%。
(五)税收和财政收入增长,金融平稳发展
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提高税收征管力度,加强政银企沟通协作,多方拓展资金来源,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97万元,增长17.01%;一般预算支出50267万元,增长14.93%。国税税收总收入91224万元,同比增长15.31%,其中增值税73420万元,增长10.85%;地税税收总收入78067万元,增长16.32%。12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4.94亿元,同比增长9.50%,比年初增加6502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14亿元,同比增长15.79%,比年初增加38383万元。
(六)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1年,全区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0766人、47524人、44633人、48218人、28554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121522人,新农保参保人数46148人、新农合参合人数104767人。切实提高社会最低保障水平,低保率达2.1%。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732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1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4元, 同比增长14.6%,人均消费支出14097元,同比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同比增长20.9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08亿元,增长12.14%。
进一步落实扶贫济困活动,低收入群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快。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侨务、宗教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区域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及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粤东会议精神,为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根据对我区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结合区委对今年工作目标的要求,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127.96亿元,增长10.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00%,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0亿元,增长15.4%;
外贸出口5.78亿美元,增长1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0亿元,增长12.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37万元,增长16.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90元,增长12.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 重视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发掘和宣传区域农业的特色产品,加快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工作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农户增收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促使区域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产出。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已申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新项目的规划申报工作,扎实抓好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夯实新农村的发展基础。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创建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规范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把加强农村承包合同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来抓,有效地稳定农村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河内湖涝区排涝整治工程建设进度,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民生水利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突出抓好名村示范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二)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一是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继续实施领导挂钩重点建设项目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属地责任制,研究出台奖惩管理办法。及时召开项目现场会、协调推进会,集中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征地、拆迁等“卡脖子”问题,为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加强项目推介,解决建设资金制约瓶颈。针对不同项目实际情况,“一项一策”解决建设资金缺乏问题。对省属投资项目,组织专门力量主动上省陈情,尽快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到位;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方法,创新项目合作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和途径;对民间投资项目,政府牵头带动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互动,营造有利于企业融资的平台和空间,为项目建设主体减轻资金压力创造条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三旧”改造项目建设,2012年全区初步计划主要建设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67.35亿元,年度计划17.64亿元。积极跟进3个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和2个正在申报“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的建设,要帮助入选企业解决碰到的难题,提高项目持续投入的支撑力;加快区域在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积极培育出口增长点,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一方面,加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将《广东省促进进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2011年补充版)》及时印发给相关企业,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对照进口目录,有的放矢地进口产品和技术,最大限度发挥扶持政策效应。主动帮助企业申报有关进口专项资金;积极指导企业办理有关申报进口专项资金手续,整理有关申报材料。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产品的设计研发,培育企业自主出口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创牌销售”的转型。以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抓手,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努力实现从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四)重视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潮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围绕建设“文化旅游主导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牌坊街建设管理,努力提升街区商业发展水平。帮助和支持紫莲森林度假村、玉瑶山庄打造为大型休闲生态旅游景区,加快规划和建设意溪镇乡村旅游配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数字传媒、印刷发行等新兴文化产业,力争形成多门类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加紧建设和完善桥东黄金塘文化旅游商品综合市场和枫春市场等特色市场群,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五)重视体制机制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激活企业活力。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公众参与和决策评比等制度,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积极培植税源增加财税收入,细化收支预算,提高资金效率和安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进一步优化税务环境,推进综合治税,公平企业税负。
(六) 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基础教育、就业培训、基层医疗、农村饮水、社区服务等民生工程投入,切实改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饮水、看病、入学、出行条件。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加强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促进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研究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强节能减排,着力保护生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宜居城市环境。切实抓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整治,强化物价监控,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加强食品的监管和粮食安全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积极推进平安湘桥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已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