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04-03 00:00  稿件作者:   浏览量:- 【浏览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3月27日在潮州市湘桥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区长 庄湃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区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3.15亿元,增长6.7%;人均生产总值4.23万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6.8%;税收总收入30.27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73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额104.64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60亿元,增长8.9%;外贸进出口总额5.56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着力推进改革攻坚和开放合作,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一是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全程代理”等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全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5%。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商事设立登记和开办企业时间分别压缩至2.5和4.5个工作日以内,全年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5275户,扶持“个转企”221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从严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梳理连续两年无年报企业86家,立案吊销企业40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稳妥有序,纳税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建成全市首家“纳税人港湾”。切实加强金融、政府债务、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顺利推进农信社改制,至2018年底区农信社成功压降表内不良贷款3.14亿元。二是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全面深化与中山市的对口帮扶合作,扎实抓好南山分园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官塘分园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6亿元的恒洁卫浴、庆发陶瓷等5个项目加速落地,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展会平台,深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潜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组织企业参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展会,充分发挥“香港潮州市湘桥区同乡会”联谊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交流和经贸合作。

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是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深入实施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推动省“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系列政策落实落细。全年新增“四上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上市融资和在新三板及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增至9家。二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共有1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完成专利申请1354项、发明申请240项,同比分别增长55.3%、433.3%。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工程中心12个、市级工程中心22个。金源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新金山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省级清洁生产企业。三是产业结构有效优化。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56家。201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54亿元,比增5.2%。坚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古城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初具规模,潮州茶文化空间、潮州手拉壶文创空间、婚纱摄影基地等进驻园区。目前,古城对外开放的文化展馆20家、茶馆28家、客栈62家,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成为粤东旅游中心和全省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全区旅游接待量再创新高,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6亿元,分别比增50%和49%,第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区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9:37.1:61.0。

三、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精品城区更具魅力

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特色精品城区建设步伐。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弘扬“钉钉子”精神和“三个马上办”作风,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成效显著,全区23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3.9%,投资总量和进度均居全市各县区前列。潮州东大道全线完成清表贯通,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北堤综合整治工程、韩东新城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一期)的征拆任务基本完成,北山路近期开工建设,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正加紧推进PPP项目的招投标。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八个十”工程加快建设,93座旅游公厕完成改造升级。二是古城保育活化成效明显。以“绣花功夫”大力推进古城“微更新”,全力加快许驸马府景区整治项目和下东平路、义井巷等街巷景观改造。成立古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瀛洲置业),出台《湘桥区民宿客栈管理办法(暂行)》《潮州古城特色街区业态指导目录》,强化古城业态引导,落实消防安全措施,规范古城区管理。“文化古城·天下名街——牌坊街”项目获评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三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坚持把抓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性工程,扎实抓好2018至2020年湘桥“四好农村路”规划编报工作,累计完成212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埔东厨师村”品牌。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加强文化引领,讲好乡村故事”等活动,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四、全面加强综合治理,区域环境日益优化

不断强化系统思维,着力补齐环境短板弱项,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涉及我区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项,市区环保发电厂等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枫江流域水环境整治二期工程(湘桥区段)有序推进。东湖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古美溢洪口综合整治、牛蛙养殖专项整治等工作全面完成。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组交办的15个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湖活动,推进“五清”等专项行动,区域河湖水质大幅改善。实施绿化湘桥大行动,完成11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造林0.76万亩,森林抚育1.38万亩。二是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区累计破获涉恶案件90宗,打掉涉恶团伙17个。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全面铺开,“楼(巷)长”制、居民(村民)议事厅等自治模式逐步推广,凤新街道和西湖街道申报的2个项目获评2018年潮州市社会治理优秀项目。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实现到省进京非正常访“零发生”,2018年我区被国家信访局评为2017年度信访工作“三无”区,区司法局意溪司法所获评全国先进司法所。全面整治安全隐患,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强化城乡环境治理,投入4000多万元持续推进城乡“六乱”整治和“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28次,整治“两违”251宗,拆除173宗,拆除违章建筑物面积7.8万平方米。新桥路智能停车管理运营良好,在解决市区主要路段群众停车难和乱停放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五、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着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2018年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4.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43%。一是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96万人和37.53万人,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二是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切实抓好省、市扶贫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全区6个扶贫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并产生效益,贫困人口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全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万元,至2018年底分散贫困户1392户2604人,实现脱贫1287户2359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1户。三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市率先设立1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区文化馆、图书馆实现提档升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音为有你”“为你朗读”等文化品牌,积极开展“走进新时代,唱响新湘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社会事业协同发展。启动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区人民医院能力升级、52所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和城区医联体建设,有效防控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和社会化助学模式,组建“韩山师范学院实验学校(集团)”“湘桥区潮人阳光教育集团”,成立“湘桥区至善教育促进会”,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我区获评2018年“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与此同时,国防、民兵、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统计、科普、体育、区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凤新街道奎元社区被评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政府效能逐步提升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政治引领更加突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视察广东四个方面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区委工作部署,探索制订高质量发展等制度机制和评价体系,全面增强政府工作的导向力和推动力。二是行政效能有效提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十统一”标准化编制,促进“一网通办”。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实施清单,共梳理事项3801项,其中公共服务事项272项。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同步向镇(街)、村(居)拓展,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三是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2018年办理省、市、区三级的人大建议27件、政协提案52件,我区在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综合评价中均名列前茅。四是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党政机关单位会议费同比下降6.59%,“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9%。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强化审计监督,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有效开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市直各单位、驻潮部队、上级驻潮机构和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兴产业还不能挑起大梁,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强;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水平仍需不断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全面形成,环境治理能力有待增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改革攻坚还需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需求结构快速调整,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利好因素正在不断叠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步释放,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定位更是凸显了我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更加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全面推动湘桥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打造“特色精品城区、粤东西北科教强区”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审批难”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把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杜绝互为前置、提高办事效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抓手,严格执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容缺受理等服务制度,探索推广“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综合执法等便利化措施,降低涉企制度性成本。着力破解“成本高”问题,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和精简中介服务等涉企收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规范行政行为,坚决禁止向企业强制摊派生产、投资、就业、税收等任务的行为。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合作平台,发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积极作用,促成银企“无缝对接”。着力破解“招工难”问题,加强校企对接合作,采用“订单式”精准培养技能型人才。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优化市场经济秩序,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打造粤东西北科教强区。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凯普生物、翔鹭钨业等上市科技型企业的示范作用,落实好省创新驱动“八大举措”,引导骨干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5%以上。借助市加快建设广东潮汕高教科技研究院、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的契机,利用好区域内拥有市级重点中小学、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和韩山师范学院等学校资源优势,在扶持企业孵化器、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巩固提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成果,落实市“十个以上学校”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引入社会资本办学等新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区域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撑。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强化改革创新支撑作用,下足功夫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贯彻落实好“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系列惠企措施,积极开展“暖企行动”,做好保姆式服务,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扶持力度和“四梁八柱”民营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力推动陶瓷、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落实《潮州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力争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重点抓好南山分园、官塘分园规范建设管理,打造“智慧园区”,以大平台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壮大养老、医疗、家政、文娱、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城市经济热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府学旧地文创园、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等项目,提升中山路“潮州工艺街”品位,实施一批工艺美术文化与科技、经济融合重点项目,推动木雕、麦秆画等传统工艺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潮文化元素更好融入陶瓷、服装、食品等特色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转型。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完善“民居观光、非遗展示、工艺创作、茶馆客栈”文化旅游产业链,把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打造成为经济新支柱。统筹好集散中心、停车场以及“智慧旅游”系统等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古城旅游品位层级。

二、深化改革开放,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牢牢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全方位推动对接融入和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体制机制,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改革全面深化。高质量完成全区机构改革工作,着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政务系统。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大力实施“银政直通车”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等措施,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不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健全完善重才、引才、留才、育才、聚才制度体系,精准引进领军型人才。推进“僵尸企业”出清,整合优化国有资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培训、差旅等一般性支出,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构建精准、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机制为目标,激发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在更宽领域上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做好“融”字文章,发挥好潮汕站至香港西九龙东线的直达便捷优势和“香港潮州市湘桥区同乡会”等平台作用,密切与大湾区潮籍乡亲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接拓展延伸力度。充分发挥潮人、潮商、潮文化的优势,以产业分工、科技创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为切入点,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敢于突破、敢于竞争、敢于超越的意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机构产学研联动,瞄准全球陶瓷等产业制高点,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深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和经贸交流,探索优化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互补机制,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中山市的对口帮扶合作,推进产业项目、人才驿站和创新平台建设。

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和技术等方面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不断完善对外经贸网络布局。主动顺应“互联网+”大趋势,鼓励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丝路电商”,组织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积极应对严峻外贸形势,提升贸易摩擦应对能力水平。加大稳外资力度,落实“外资十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成效。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引导企业增强对国外设备、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利用能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领域延伸,提升外贸出口质量效益。坚持出口与内销并重,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拓展,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推介会,大力开拓中西部地区庞大市场,全面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参与汕潮揭同城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联通、民生事业共享、产业合作发展。

三、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开创城乡发展新格局

围绕打造特色精品城区目标,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新乡贤工程,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探索运用PPP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力争2019年底完成全区219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3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紧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潮州菜师傅”等工程,扶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级联动模式,强化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分享集体资产收益。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视水利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铁腕整治土地“两违”问题,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

推动“一江两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力抓好今年27个市级重点项目约50.44亿元投资计划落实。注重城市印记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扎实推进美食街、义安路、西马路等景观改造项目,做好2019年古城街巷改造项目和南门十巷“微更新”,加强牌坊街、中山路规范管理和业态引导,使城市和街区建设充分彰显“潮派”特色和文化品位。全面加快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和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建设,以北山路改造建设为契机,有机串联起紫莲森林度假村、玉瑶山庄和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5个主体村,打造北部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前谋划潮州东大道、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沿线产业经济带。加快推进新城南部、中部开发建设,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布局延伸,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高品质新城。全力推进韩江东岸片区、意溪东郊村九郎山片区、南春片区、北关片区、莲云村片区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依法实施第二轮环卫市场化工作,网格化、精细化推进“治六乱”工作,推广“智慧停车”模式,完善城市公共功能,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特色精品城区。

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今年是三大攻坚战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全力攻坚、务求实效。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全力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实施兜底保障工程和扶贫扶志行动,将产业、就业扶贫和教育、健康、住房等保障性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产业,推进“爱心企业帮扶就业”项目。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指出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积极主动配合市环保部门加大对各种环保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整治环保审批手续不健全、环保治理设施不达标、环保设施未正常运行等现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市区环保发电厂、枫江整治二期工程、仙洲岛排污系统一期工程、潮州市韩江新城污水处理近期工程和中期工程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违建清拆、禁养区“散乱小”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工作。健全环保监督排查常态化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对各类水体的管理保护。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新一轮绿化湘桥大行动,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品质新生活

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同心推进湘桥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项目,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动“村里的故事”编撰工作取得成效。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区图书馆(谢慧如图书馆)和区博物馆的修缮建设进度,力争实现2个馆(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区博物馆达到省达标标准,12个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完善14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完善非遗数据库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传承人队伍,进一步提升潮文化精品城区形象和品位。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平安视频三期”“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推广“楼(巷)长”制和居民(村民)议事厅等自治模式,积极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壮大志愿者和网格员队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进平安湘桥建设,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反邪教”“扫黄打非”进基层,助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经常性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演练,深化古城区等高风险区域消防安全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水平。加强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促进就业九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900人目标。完善防范化解劳资纠纷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社保扩面征缴,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医疗保险待遇,落实异地联网结算,实现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一站式”实时结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看病难”问题。加大底线民生保障力度,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和救助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人防、统计、物价、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新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抓好政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健全大督查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落实,严抓跟踪督查,力促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打造法治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拓宽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各项决策符合区情客观实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抓好“七五”普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服务便民化,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建立大数据驱动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和运作水平,优化村(居)公共服务站服务功能。注重提升领导干部履职本领,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决策执行力,坚决做到“马上办、马上就办、马上办好”。

涵养清正政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防范商品交换原则向党内渗透,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执行“基层减负年”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带头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为打造特色精品城区、粤东西北科教强区而努力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