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湘桥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04-23 17:42  稿件作者:   浏览量:- 【浏览字体: 】    分享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3月22日在潮州市湘桥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树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高质高效推进“六大行动”[1],为湘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逆势而上、克难奋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深入实施“114条”和“61条”等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累计办理退税减税降费和缓税缓费约8亿元,惠及经济主体约1.7万户。建成省级工程中心13个,市级工程中心40个,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四梁八柱”企业分别达到165家、62家、21家和20家。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南山分园和湘桥分园官塘片区等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凸显,“一村一品”项目增至19个,意溪镇锡美村获评省级茶叶专业村。年度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06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5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5.36亿元,同比下降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3亿元,同比增长1.4%;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亿元,可比增长3.55%。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攻坚短板,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接好用好市下放2226项事权和158项执法权,分类处置违法建筑案件477宗。完成160宗河湖“四乱”销号。破解51项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原客货公司国资改制后职工待遇等问题。构建“1家国有企业+5家控股公司”国资平台体系[2],激活闲置国有资产184处,打造潮州牛肉丸文创产业园。新增建设用地2547亩,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政许可事项均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镇街“一网通办”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办、一窗办”模式。

  一年来,我们建管结合、统筹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抓好旧宅保护修缮和危房整治拆除,全面铺开城中村“十个一”工程[3]建设,实施年度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景荣路、景园路等道路改造提升。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一期工程等3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3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提前完成粤东城际铁路湘桥段用地报批工作,以高效征拆助力宁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联络线顺利通车。官塘桥闸重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好乡村建设,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顺利通过省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效果评估。创卫第三方现场暗访评估,我区得分率位居全市第一名。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揭牌成立。

  一年来,我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水宋城更具魅力。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二十项行动”[4],全区非遗项目增至64项,潮州大锣鼓、潮州玉雕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成功协办“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暨潮州工夫茶大会、中国厨师节、世界儿童日等重大活动。古城区118条街巷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新增省级文保单位4处。文旅融合发展提速,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意溪镇河内沿线精品线路被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莲上村木雕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桥东街道社光村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年接待游客1567.34万人次,增长18.45%;旅游总收入77.95亿元,增长18.47%。

  一年来,我们为民惠民、共享发展,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77%。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65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防返贫奔共富”计划深入实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残补贴等标准全面提高。新增公办学位3864个。全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市首创食安副校长机制。古城餐饮、住宿、茶馆、景点、零售等人气超旺,收入稳定增长,干部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满意。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连续1043天未发生本土疫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以“清人、拆违、破网、开窗、治电”为重点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掉涉恶团伙2个,破获涉恶案件40宗、养老诈骗案件35宗。西马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桥东街道卧石村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太平街道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开元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湘桥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

  一年来,我们优化服务、强化法治,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区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承办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41件,政协提案11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开展“思想法律法规政策”闭卷考学。我区应用“粤执法”平台办案总数占全市65%,办案平均数、人均办案量均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9个镇街累计办案量分列全市前9名。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凤新街道高厝塘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太平街道义兴社区、意溪镇坪埔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我区连续两年获得平安建设考评全市第一名。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落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审计监督、政务督查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全民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深化宗教“四进”工作,率先开展“为善才会好”慈善主题活动;港澳交流活动不断迈向深入,携手推动两地青少年同根筑梦;率先在全市完成镇街妇联换届工作;区志办荣获全省年鉴质量评价三等奖;档案事业、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取得新成效。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面对大事要事难事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交出了极为不易、十分难得的发展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市直各单位、驻潮部队、上级驻潮机构和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体量偏小,GDP仅占全市的24%,特别是工业经济仅占全市的12%,制造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制造业当家”的底盘亟待夯实,园区管理处于低位运行,服务企业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亟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城市治理不够精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仍需持续改善;部分基层治理急需的执法权尚未下放,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管辖范围尚未厘清,土地管理职能不健全,部分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有待深化,干部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待进一步提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湘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释放的政策利好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都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湘桥迎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我们要树牢“中心城区、首善之区”意识,以不甘落后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大气魄,苦干实干,坚定不移抓好产业经济发展、古城保育活化、新城规划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和园区经济,着力打造文化高峰、产业高地、旅游旺地、民生乐园,努力“再建一个新城区、再造一个新湘桥”。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坚决扛起建设“金色韩江发展轴”的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以实体经济为主导,坚持制造业当家,搞活经济,做大产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湘桥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和粮食产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富区强镇兴村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闯新路

  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区级统筹协调,突出镇的特点、用好村的资源,把区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实施产业富区攻坚行动,做强城区经济,做大园区经济,奋力打造潮州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和高端产业培育主平台。实施总投资超54亿元的36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项目,推动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实施特色强镇打造行动,引导“一江两岸”各镇街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太平街道、西新街道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城西街道、凤新街道有机更新,推动韩江西岸提品质促融合;加快意溪镇、桥东街道融入新城建设,做优磷溪、官塘、铁铺特色农业产业,推动韩江东岸扩容量聚人气。采用“一镇一策”措施,鼓励各镇街向“专精特新”转变,加快桥东瓷泥产业改造提质,巩固提升凤新陶瓷、城西服装、意溪木雕、磷溪卤鹅、官塘牛肉、铁铺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示范性好、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专业镇、特色镇。坚持“面子”与“里子”一体推进,以美丽圩镇建设为抓手,加强建筑风貌管控,深化乱搭乱建等问题治理,构建以圩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耕地保护。持续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调整优化驻镇帮镇扶村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巩固提升农村道路、厕所革命成果,补齐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二、实施实体经济壮大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

  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坚持“工业立区、实业强区”不动摇,围绕“工业投资三年倍增”任务目标,以恒洁节水智能卫浴整体改造、凯普核酸分子诊断产业化等重大技改项目为引领,力争完成技改投资4.67亿元以上。加快陶瓷产业的结构化转型升级,推动婚纱礼服产业品牌化发展。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抓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牌同创”工作,打造一批“湘桥制造”品牌。实施“个转企”“小升规”、“四梁八柱”企业认定、“上市企业培育”等梯队培育机制,力争今年“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2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6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个转企”88家。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湘桥经济家底。

  培育壮大园区经济。把握好省支持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契机,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实施“工改工”1415亩以上。充分发挥南山分园和湘桥分园官塘片区两个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完成官塘片区基础设施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加快园区二期招商和供地步伐,科学筛选优质潜力企业。推进铁铺瓷泥产业转移园建设,制定完善企业项目入园规定,推动瓷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全力繁荣商贸经济。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领域消费促进力度,全面激活居民消费。加大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入库培育力度,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3家。大力发展民宿客栈、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业态,打造一批休闲木屋、高端民宿和精品酒店,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和非遗体验区。积极探索发展会展经济,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6],深度参与“粤贸全球”中国商品展览平台、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活动,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加强古城商圈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依法规范旅游、住宿、餐饮等业态,全面开展索证索票专项执法检查,让“依法依规”的管理理念和“守法守规”的经营意识深入人心,让潮州古城“有数有税,旺丁旺财”。

  提质升级农业经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推进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9个“一村一品”项目扩容提质,着力打造佛手果、优质稻、茶叶、岭南特色水果、狮头鹅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打响一批“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牛肉丸、卤鹅等预制菜产业,补齐建强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以意溪、磷溪蔬菜种植基地为基础,推进建设2个以上蔬菜育苗中心和5家以上集约化养殖基地。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着力推进速生桉树林改造,置换为经济价值更高的阔叶林,同时将纯松林及针叶林逐步改造成为固碳能力强的阔叶树种,引导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沉香、茶叶、嘉宝果等作物。推进5亩以上撂荒耕地清查和复耕复种,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1000亩,垦造水田200亩,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发展国有平台经济。充分发挥瀛洲控股国资平台的作用,探索实施国有资本、民营企业项目参与“双向”混改共同发展模式,完善优化区属国资平台体系,提升国资国企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发展质效,实现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持续打好“资源配置优化”战役,分类分批清理处置区属物业资产,充分挖掘城区停车资源,加大力度盘活国有资产,提高资产资源使用效益。

  平稳发展房地产经济。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完善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持续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力争全区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加大建筑业培育力度,推动建筑企业晋级增项。完善建筑业纳统机制和信用体系,力争年度建安总产值增长10%。

  三、实施有效投资引领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抢新机

  抓好大招商工作。构建全员招商、全员服务工作体系,实行“每月一算账、每季一汇总、年底算总账”工作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跑企业、谈合作、拉项目,迅速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加快建立“招商资源库”和“备选项目库”,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与意向投资项目高效匹配、精准对接。发挥好招商先锋队作用,实施好“敲门招商”“驻点招商”,延伸招商触角、拓展引资渠道。

  抓实大项目投资。加快推动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水利整治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推动总投资超409.32亿元、年度投资47.57亿元以上的29个市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四个一”机制[7],实施挂图作战,力促官塘桥闸重建工程、金妮宝(潮州)健康生态产业等项目快建设、快见效。系统强化用地、用能、融资、审批等综合保障,深化落实“无障碍施工”工作机制[8],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项目投资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抓细好项目储备。坚持政策所向与发展所需双向发力,组建项目策划生成专班,瞄准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13个领域以及产业、城建、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申报一批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确保入库项目随时可上马、可落地、可实施。科学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后劲的项目。

  四、实施“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展新颜

  保育活化典雅古城。坚决呵护好“山水相映、秀水长清”的“山水宋城”,加强“一江两岸”风貌管控,推进“百家修百厝”,优化提升古城天际线。规划建设文化创意集市,深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开发非遗工艺、红色文化、地方美食、乡村民俗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非遗展馆、文创基地、特色民宿等亮点项目和“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去”的文旅打卡点,让千年古城彰显魅力。

  开发建设活力新城。坚持跨江发展、两岸联动,强化产城融合、经营城市等理念,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推动高新产业和优质项目在新城落地集聚。积极谋划推进半岛广场、北溪沿岸、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等重点片区的综合开发,大力推进砚峰路、滨江路等重点项目,协同推进潮人公园、粤东城际、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路网、学校医院、绿地公园、文体场馆等配套建设,力促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全面提升韩东片区开发建设水平。

  更新改造宜居旧城。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整合优化土地空间资源。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个,推进15个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坚持零增量、减存量并举,结合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及“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等有关政策,铁腕推进6130宗存量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持续开展违规户外广告设施清理和“破网开窗”[9]打通生命通道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实施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和食品“两小”整治,实施治涝、治堵、治污、治危、治脏等系列行动,打造安全、畅通、干净、整洁的宜居城区。

  致力打造绿美湘桥。深入实施绿美湘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1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优化提升绿廊、碧道、公园、绿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加快完成2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强力整治畜禽养殖、牛蛙养殖、“散乱污”企业偷排乱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580亩红锥、火力楠、枫香等阔叶树种的高质量水源林、1605亩新造林抚育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林分[11]、优美林相[1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狠抓松材线虫病防治。

  五、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出新招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活力。致力营造“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落实政企“茶话会”、企业“直通车”“同心暖企”“驻·聘联通”[13]等机制,深化“潮商面对面”工作机制,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市场开拓、企业融资、用地需求、物流运输、稳岗拓岗等困难,助力市场主体“生得快、活得好、走得远”。

  聚焦重点领域突破,释放发展潜力。深入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大力整治涉企、涉地、涉众突出问题,聚焦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存量较大、“三线”[14]布局混乱等问题,按照“四个一”要求[15],推动问题逐项解决销号。加大土地、矿产、房产物业、特许经营权等资源盘活利用和市场化出让力度,拓宽财源增收渠道。推动留抵退税、信贷支持等政策兑现,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培植巩固税源。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强化税收征管,提升税源精准监管和协税护税能力。常态化开展专项债券资金、涉农资金、直达资金使用核查,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兜住“三保”[16]底线。

  聚焦科技人才支撑,增添发展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

  “1+1+8”人才制度体系[17]和“韩江人才计划”,加快构建湘桥区“6+7+8+20”人才工作体系[18],围绕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力争引得进、留得住、扎下根。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落实“四个倍增行动”[19],鼓励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80家和53家。

  六、实施文化自信自强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创新绩

  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深化“四史”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修缮布展柯柏年(李春涛烈士)故居、潮州交通旅社——中央秘密交通线中转站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大力弘扬潮州人创业创新、精益求精、团结拼搏、忠孝友亲、重信践诺等传统美德,以新时代潮人精神营造社会新风尚。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延续城市文脉”重要嘱托,实施潮州文化探源工程,推进潮州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与弘扬,积极创建国家级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推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活态传承”为目标,推动非遗资源普查常态化,健全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引导非遗技艺走“产品+精品”路线,构建“保护+传承+发展”生态链。深入挖掘和展示古城街区文化特色,采用“文物+保护+创意”模式盘活古建筑、古民居等文物资源,同步推进危房清拆整治和旧宅修缮活化,提升古城颜值和文旅内涵。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抓实“三区一都”创建[20]工作。深度挖掘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旅游潜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接待服务要素,高质量建设一批文旅综合体,打造古城文化游、革命红色游、美丽乡村游等多元文旅体系。坚持文脉传承与文化产业并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艺术、文化科技等产业,做好潮瓷、潮绣、潮雕等工艺精品、特色产品展销展示,让文化成为湘桥经济发展的新变量、新增量。

  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以“侨”为桥推进高水平开放,协同筹办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加强华侨文化研究保护,弘扬侨乡文化,密切同海内外潮属社团的联络交流。坚持“以侨引资”“以侨促贸”,发展聚侨经济,加强潮商侨企联系服务,落实“惠侨暖企”“惠台暖企”等机制,鼓励引导潮商侨企回乡投资兴业,把潮侨潮商等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七、实施民生保障改善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见新效

  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抓实韩东片区学校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南春中学、意溪中学扩建等总投资5.56亿元的4个学校项目落地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总投资1.02亿元的湘桥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综合提升工程。力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规划建设一批镇街、村居体育公园。提升“大美潮州·活力湘桥”一月一赛事活动品牌效应,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圈”“健身圈”。

  夯实社会保障服务基石。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鼓励潮籍大学生返乡创业,落实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机制。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施民政事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完善社保、医保、养老、托幼、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强化“一老一小”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保障和救助工作,切实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完善经济、科技、产业、金融、生态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制度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21],抓好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特种设备、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完善“一盘棋”应急响应和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22]等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配合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居民议事厅”等模式,打造“中心+网格化+信息化”2.0升级版,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完善“打防管治”一体化指挥调度机制,严打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盗抢、黄赌毒、电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与此同时,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防、统计、物价、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八、实施政府执行力提升工程,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谋新篇

  深化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把政府工作的政治标准立起来,不折不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湘桥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深化法治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持续开展“思想法律法规政策”闭卷考学活动,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管控体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专责监督。

  深化作风建设。把执行力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和效率导向,建立健全工作督导、实绩考核、比学考评、跟踪问效等激励约束机制,狠抓“六大重点攻坚”[23]等专项工作,确保“决策必落实,执行速回音”。坚持“心中有数、执行有力”,落实“一局一表格、一事一清单、一周一例会、一人一笔记”“四个一”机制和“记笔记”“有计划”“攻难题”“盯关跟”“多协调”等工作模式。完善政府层级管理机制,落实“不协调不上报、不研究不下派”,坚决杜绝矛盾上交、任务下压等“二传手”现象。实施“六减”[24]行动,推广实施“好差评”等机制,实现政务提效能、服务提品质。

  深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强化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约束,突出抓好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来保障群众过上“好日子”、企业过上“稳日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再建一个新城区、再造一个新湘桥”而团结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1.“六大行动”:实体经济“大提质”行动、深化改革“大攻坚”行动、城市品质“大突破”行动、潮州文化“大兴盛”行动、社会民生“大改善”行动、政府效能“大提升”行动。

  2.“1家国有企业+5家控股公司”国资平台体系:“1家国有企业”指广东瀛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家控股公司”指潮州市瀛洲布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社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新型城镇化产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潮州市瀛养餐饮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3. 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村口牌坊,利用宗祠公共场地打造一个文化广场,建设一个村民公园,美化一条主路,建设一个消防站,建设一个停车场,维修开放一个文史建筑,清理一个池塘或水系,整理一片可供开发地块,建设一个肉菜市场。

  4. 文化强区建设“二十项行动”:理论宣讲“串线织网”行动、基层宣传平台整合行动、学习教育常态化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行动、扩大湘桥影响力行动、守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行动、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行动、精神文明创建行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文化品牌惠民行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行动、历史文化遗产保育活化行动、湘桥文化符号构筑行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行动、文化产业高质量提升行动、“遇见湘桥”外宣品牌打造行动、“请进来”文化体验行动、“走出去”文化交流行动。

  5. 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公民社会责任。

  6.“五外联动”组合拳: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联动。

  7.“四个一”机制: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一清单。

  8.“无障碍施工”工作机制:成立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无障碍施工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无障碍施工指挥长、联络员制度,压实辖区保障无障碍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各级联络员负责第一时间跟进、沟通协调各自辖区内现场施工建设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9.“破网开窗”:拆除防盗网、打开救援窗。

  10. 绿美湘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11.“林分”:郁闭度0.2以上的,具有一定结构层次(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的有林地。

  12.“林相”:林分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森林的外貌特征、树种组成、树木高度、林冠层次、径阶分化、健康状况等。

  13.“驻·聘联通”工作机制:“驻”指在全区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企服务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结对联系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开展驻企服务工作。“聘”指聘请有代表性的企业高管担任区政府工作部门经济顾问,为湘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好思路、好办法、好计策。

  14.“三线”: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

  1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个一”要求: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

  16.“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17. 市委“1+1+8”人才制度体系:第一个“1”指《中共潮州市委 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第二个“1”指《中共潮州市委关于加强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8”指高青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优质服务保障、平台团队建设、潮籍乡贤回归、人才资源汇聚、荣誉表彰激励、人才引育宣传等8个“韩江人才计划”专项制度。

  18. 湘桥区“6+7+8+20”人才工作体系:“6”指推进教育强基、医疗提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文化兴盛、乡村振兴等六大重点领域人才行动;“7”指破解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电商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产业转型高技能人才缺少、非遗工美人才后继乏人、文旅人才匮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等“七大问题”;“8”指打造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高技能、非遗工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八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湘桥人才队伍;“20”指实施“走出去”“组团式”“市场化”引才,畅通海外侨胞联系服务家乡渠道;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制度等人才工作机制;分类施策开展本土、紧缺人才培养;打造“湘遇·湘约”等服务品牌,叠加出台人才服务措施,搭建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常态化人才活动机制;协调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工作资金保障等“二十条”人才“引育留用”的措施。

  19.“四个倍增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高科技人才引育倍增行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行动。

  20.“三区一都”创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

  21. 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22. 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一把手负总责,组建一套专班,制定一个方案,统一一个口径。

  23.“六大重点攻坚”:工业投资攻坚、招商引资攻坚、升规上限攻坚、纳税纳统攻坚、“空间拓展”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攻坚。

  24.“六减”: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减时限,减费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