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 广东篇》首播 湘桥区各界干部群众纷纷收看
6月17日,《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在CCTV-1晚八点档播出。湘桥区是节目的主要拍摄地,各界干部群众对节目充满期待,纷纷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观看、见证广东非遗的“高光时刻”。
各类电子屏高频率刊载《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主题宣传画,学校、景区景点、酒店、店铺等重要阵地走马字幕高频率刊载《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宣传标语,农村、小区大喇叭及各类流动广播循环播放宣传音频……节目播出的前两天,在湘桥辖区,到处可以看到《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的节目预告。各镇街通过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画约6826次,走马字幕播放宣传标语约14028条次,279个广播点位播放宣传音频约5362次,向335个微信群转发预告宣传信息。
晚上七时许,在湘桥区南园,市统战线条、湘桥区宣传文化系统、非遗传承人代表陆陆续续进场,满怀期待地等着节目播放。全区教职人员、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相关协会会员也通过多渠道自行收看《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
晚上八时许,《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正式开播。在央视主持人的巧妙串联衔接中,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满屏的“潮州元素”、惊艳的“非遗宝藏”,为观众呈现了富有生命力和精神内涵的非遗之美。每到精彩处,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
从事麦秆画创作四十余年的潮州麦秆剪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志伟参与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的节目录制。在湘桥区南园收看现场,他感慨万分,不时鼓掌。方志伟说:“今晚看了《非遗里的中国》这个纪录片,觉得很高兴,也很激动。国家拍摄这个节目,体现了国家对非遗的重视,我们会以这个节目的拍摄为起点,把自己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做得更好,把非遗工作发扬光大,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节目能帮助我们这些非遗推广出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湘桥区南园收看现场,不少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初中生丘小钡说:“今天看到了很多潮州非遗,感觉特别震撼。我希望,我以后有时间可以多多了解这些文化,去学习,讲给更多人听。”
接下来,湘桥区将继续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注重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优化软硬发展环境,厚植非遗人才发展沃土,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打下坚实基础,推动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
湘桥区太平街道党工委委员蔡锦虹说:“太平街道地处潮州古城核心区,我们将谨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统筹推进古城保育活化、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等相关工作。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讲好非遗故事,让更多人走近非遗、感受非遗,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从而不断提升潮州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