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急水村的“慈善基因”:三代人捐款、办厂、修路背后的桑梓春潮

2025-04-25 19:09  稿件作者: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浏览量:- 【浏览字体: 】    分享到:

  磷溪镇急水村的潮州市建华食品有限公司里人来人往,村民蔡伯和工友们麻利地将鲭鱼罐头装载上车。这些鲭鱼罐头将一路漂洋过海去到泰国,成为当地民众的餐桌美食。作为村内的重点企业,建华食品有限公司既承载着泰国“老饕”的美食追求,更是村内许多留守老人满足生活需求的生计支柱。


DSC_3727_yasuo.jpg

▲工人们在搬运作业


  “以前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我们这些老人只能守着几分薄田过日子。”蔡伯介绍到,“现在不一样了,罐头厂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我们工作也比较方便,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有滋味多了。”

  这座让留守老人重拾希望的食品加工企业,背后是家族三代人心怀桑梓、反哺家乡的故事。

  急水村远离城市发展核心区域,近代以来,劳动力逐渐外流,不少村民选择“过番”发展,并通过侨批银信等方式反哺家乡亲人,成就了急水村华侨之乡的美誉。建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坤城的伯祖蔡潮标就是其中的代表。上世纪中叶,蔡潮标下南洋拼搏闯荡,凭借着潮州人骨子里敢拼敢闯、吃苦耐劳的韧劲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

  随着蔡潮标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是一笔又一笔汇往家乡的善款。在他的带头捐款和动员号召下,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日新月异——70年代,急水村成为潮州最早实现电气化的农村之一;80年代,村民喝上了急水华侨水厂清澈纯净的自来水;90年代,旅外华侨集体捐建的吉水华侨学校开始招生办学……行走在今天的急水村,随处可见蔡潮标带头捐资兴建的设施。经历岁月的洗礼,它们许多仍发挥着作用,造福着今天的急水百姓。

  这些捐款行为不只是物质财富的流转,在传递温情的同时,更塑造、引领了急水村守望相助、好善乐施的良好风气。在蔡潮标的影响下,侄子蔡振强、侄孙蔡坤城也接力参与家乡的慈善事业,祖孙三代人长期“霸榜”急水村各筹款芳名榜榜首。千禧年后,蔡振强、蔡坤城相继在村内办起了服装厂和鲭鱼罐头厂,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景,让游子能返乡就业,也让留守的老人能老有所依、自给自足。


DSC_3750_yasuo.jpg

▲蔡坤城在检查产品


  “从之前服装厂到如今的罐头厂,我在这里工作有三十年了。”蔡伯表示,蔡坤城一家所办的工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工作环境,现在食品厂里有近七十个工人,大部分是本村的村民,为急水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就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村属于潮州比较偏僻的地方,道路也不通畅,村民就业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只要留守的老人身体健康条件允许,我会尽量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谈及在家乡兴办企业的初衷,蔡坤城都不忘家族带给他的影响,蔡家三代人不忘初心,始终把“反哺家乡”当作一种传承。“从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努力在做慈善,对村里面的水、电、道路和学校的建设,我们都是出钱出力。近几年的‘6·30’活动我都踊跃参与捐款,积极助力我们潮州的建设发展。”

  桑荫传脉,梓里承芳。蔡坤城家族三代人将血脉相连的桑梓情怀化作滋养故土的永恒春潮。这份跨越世纪的慈善接力,让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基因深植于村庄肌理,成为急水村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的生动写照,影响着今天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今天的急水村编织起乡村振兴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温情图景。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