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湘桥在行动
近期,雨水增多,蚊、蝇等病媒生物进入活动高峰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湘桥区迅速行动,制定了《2024年湘桥区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和《2024年湘桥区重点区域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其中,太平街道、西新街道、城西街道和凤新街道4个街道共64个村(社区)为重点区域。去年登革热病例发生较多村(社区)及较容易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村(社区)共16个村(社区)为特别关注村(社区),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翻盆倒罐清积水、喷药消杀等方式,全面开展防蚊灭蚊工作。
强部署细谋划,加强精准监测。在西新街道春城楼社区,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持着手电筒,行走在街巷中,探查潜在的积水隐患点。每当发现幼虫的踪迹,他们便认真记录,并计算布雷图指数,以此评估登革热疫情的传播风险。此外,在部分监测点,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还布放了诱蚊器,详细记录位置和编号,确保监测精准有效。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股负责人洪桐彪介绍,此次防蚊灭蚊行动,由区疾控中心牵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拟订重点区域蚊媒密度强化监测实施方案,对重点区域内64个村(社区)每月开展一次布雷图指数监测,对特别关注村(社区)每月进行布雷图指数飞行监测,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开展专业消杀,确保灭蚊效果。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药物消杀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降低室内细菌的数量以及蚊虫叮咬几率。在喷药消杀现场,消杀人员佩戴口罩,肩背防治装置,对各下水道口、居民住宅楼梯间、公共卫生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喷药处理,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据悉,在全区创卫建成区内共88个社区(村)的公共外环境以及部分学校、小区、机关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内部环境,湘桥区聘请第三方公司,每月开展2次病媒消杀作业,进一步减少蚊媒孳生。
网格管理齐“助阵”,织密织牢防控网。蚊子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大多在水环境。因此,积水就是蚊虫的“天然温床”。家中水生植物花瓶、盆栽、托盘等容器里的积水都是蚊虫繁衍后代的“好住处”,清除积水是防蚊的关键。
“阿姨,门前花盆容器里的积水要及时清理,否则会滋生蚊虫。”在防蚊灭蚊行动中,湘桥区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创卫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常态化巡查和宣传工作。网格员们定期对辖区内的环境进行巡查,发现积水、垃圾等容易滋生蚊虫的环境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提醒居民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居环境的清洁,提高大家的防蚊意识。
春城楼社区蚊媒防制质量监督员谢瑾说:“我们按照区爱卫办部署要求,在第三方公司开展消杀作业时及时跟进监督,确保防制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我们按照创卫网格化管理要求,加强常态化巡查,地毯式入户开展防蚊灭蚊宣传和清积水工作,进一步筑牢登革热防控防线。”
湘桥区呼吁,广大市民要积极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各类积水容器,清除蚊虫孳生地,共同营造“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的卫生环境。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