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看湘桥】湘桥区磷溪镇:深挖“土”资源,发展“特”产业,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4-12-27 21:23  稿件作者: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浏览量:- 【浏览字体: 】    分享到:

  湘桥区磷溪镇溪口各村正月十六“穿蔗巷”,被誉为“最浪漫”的“闹热”民俗文化活动。刷屏的“蔗巷”让当地乌黑挺拔的甘蔗更加“出圈”。


41bc46a714a4462abaf67c43b36d3f96.jpeg


  在磷溪镇仙河村,随处可见成片如林的甘蔗地,沃野举翠,蔗海泛绿。一排排甘蔗挺拔而立,长势喜人,随风轻轻摇曳,在乡野村道间自成一道丰收美景。甘蔗是磷溪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从种植到成熟历经一年的时间,四季的沉淀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甜蜜。

  “种植甘蔗是项费心费力的技术活。”蔗农陆永寿种植甘蔗已有20多年,平时花费了不少工夫勤加照料。闲暇之余,他还支起大锅,用古法炼制蔗糖。1亩多的蔗田是他用心耕耘生活的良田。他说:“我种甘蔗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仙河这边的甘蔗好吃,很清甜,周六日经常有一些外地的人开车过来蔗园里自己选购,还有一些商贩过来采购。”


IMG_5815.jpeg


  正如人们的寄望,甘蔗给当地带来节节高、甜蜜蜜的日子。这里的甘蔗皮薄、肉脆、汁甜,每年年末上市,各地的“蔗迷”便接踵而至。热销的甘蔗增加了蔗农的收入。磷溪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甘蔗种植产业,开发摆件、钥匙扣等“蔗系”文创周边产品,不断优化甘蔗产业结构,成就了当地的“甜蜜事业”。


IMG_5816.jpeg


  当前,正值白平菇上市的季节。走进磷溪镇仙田三村的果蔬种植大棚,一股清新的菌香扑面而来,棚中的菌棒排排摆放整齐,结出的菌菇朵朵个头饱满。隔壁的农地里,嫩绿的辣椒犹如“碧玉”,紫皮的茄子宛若“水晶”……丝瓜、芥蓝等果蔬也扎根在泥土里茁壮生长。

  湘桥区白弟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振汉表示:“今年我们种了很多丝瓜,收益不错,最高峰的时候批发价一斤有七八块钱。丝瓜收获后我们又赶紧安排,种上了茄子和辣椒,充分利用土地轮耕。我们也在试种白平菇,现在产量也不错,旺季的时候一天能采摘两三千斤,主要销往潮汕三市。”


8fa8f759b0cf25541bf66fca55644a43.jpeg


  自2022年以来,白弟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仙田三村流转了50多亩土地,建设简易棚,根据不同时节种植果蔬,带动周边土地的整合利用。为保证果蔬的产量和质量,农田采用自动喷淋、土壤调理等现代种植技术,四季种植全覆盖模式让土地实现了“全年无休”,优质的时蔬畅销潮汕三市。据悉,合作社明年计划加盖薄膜,尝试规模化种植反季大棚蔬菜。果蔬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农闲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截至目前,合作社共雇佣本地菜农1000多人次。

  为盘活撂荒地资源,不断吸引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近年来,磷溪镇构建合作社和村的沟通平台,助推各村将撂荒的集体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以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区域各地更好地深挖“土”的资源,彰显“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拓展“销”的渠道。


d52648ada8a13f8c7369847d1b88d0ec.jpeg


  西坑村流转约2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番茄,准备逐步上市;仙田番薯今年种植面积约400亩,引入“冰淇凌”种等新品种;仙美菱角今年种植面积约80亩,亩产约4500斤;“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成立合作社,牵头组织注册商标、统一外包装,建设冻库提升物流效率……磷溪镇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让农户鼓起了“钱袋子”,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