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赞赞!湘桥区以文化“点灯”,照亮精神文明“幸福路”

2025-07-18 21:11  来源:本网  浏览量:- 【浏览字体: 】    分享到: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服务实起来”“让文化市场旺起来”“让文化交流热起来”……近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金句频出,强调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工作导向,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在湘桥区,这一导向早已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图景——近年来,湘桥区以群众需求为笔,以文化传承为墨,深耕精神文明建设沃土,让“文化惠民”的暖流浸润城乡角落,让文明新风在欢声笑语中扎根生长。


1.jpg


  “小朋友们看,先把红纸进行五折叠,用画笔描出花朵的轮廓,再裁剪出来。”暑期里,磷溪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时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剪纸”区级传承人庄喜娇正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创作。随着纸屑片片掉落,不一会儿,一朵花朵雏形便在纸上显现。看着刚“出炉”的剪纸作品,小朋友黄孜正自豪感满满。他说:“这几天放假,我就立马来学习剪纸。我学习了五角星的剪法,红星闪闪,感觉很有趣。”

  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区文化馆联合各镇(街道)分馆打造的“邀你学艺”暑期文化艺术欢乐营,已连续多年陪伴湘桥少年儿童度过愉快假期,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夏日标配”。而潮州剪纸正是今年“非遗体验班”的“爆款”课程之一。“老祖宗的手艺要传承下去,就得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在实践所开课,就是想让非遗从博物馆里‘走’出来,变成孩子们手里的乐趣、心里的记忆。”看着孩子们专注的脸庞,庄喜娇眼里满是赞许。

  谈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庄喜娇表示,此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更让她深受鼓舞、信心满满。她说:“作为‘潮州剪纸’区级传承人,我深感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近年来,我积极参与‘剪纸进乡村’活动,创作系列主题作品,将传统技艺与乡风文明相结合。正如会议强调的,非遗传承要扎根乡土、服务发展,我们也不断在探索让非遗成为传播文明乡风的载体。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剪纸这门技艺,将其融入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各类传播方式让潮州剪纸这朵‘文明之花’在岭南乡村绽放绚丽的光彩。”


2.jpg


  同一时段,城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艺术课堂里,中国舞教学正火热进行。“抬头、挺胸,身体再舒展开些!”舞蹈老师陈湘榕站在队伍前,边示范边纠正动作。随着音乐再次响起,孩子们跟着节奏旋转、跳跃,粉色的裙摆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教室里仿佛盛开了一片灵动的花海。“来这里学舞蹈很开心,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还能锻炼我的形体。”小学员蔡佳宜开心地说。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让文化服务实起来,推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直抵人心。连年来,区文化馆以‘邀你学艺’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为抓手,开设潮绣、木雕等非遗课堂,让传统技艺走进乡村社区;组织潮剧、民乐等培训,用乡音乡韵滋养文明乡风;开展舞蹈、写作等公益班,以艺术陶冶群众情操,共开展公益课逾1000场次。”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杨晓介绍,接下来区文化馆将继续把文化惠民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基层,用文化力量赋能广东精神文明建设。


3.jpg


  “邀你学艺”免费培训班持续受追捧是湘桥区“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湘桥区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让文明实践兼具“文化味”与“烟火气”:在老祠堂里过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让祠堂从“祭祖之地”变为“联结群众的精神家园”;“韩江潮声”“五老红色讲堂”用方言土语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农户院落、田间地头,让群众易懂易记;“文化看潮州 周末到湘桥”等品牌活动中,潮州大锣鼓、潮剧、工夫茶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名片”,更可喜的是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各村组建的文艺队伍让“村 K”“村晚”热闹非凡,“村BA”“家训传承”“非遗展演”则让乡村故事愈发精彩。


拼图11.jpg


  如今的湘桥,无论是城里的文化讲堂,还是乡下的戏台广场,都洋溢着文化惠民的暖意,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湘桥区宣传新闻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