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乡土人才工程】乡土人才故事:为乡村学生打开一扇“科技窗”
——廖淑银
廖淑银是湘桥区意溪中学的一名教师,在她的指导下,意溪中学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共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300多项,并成功申请到4项国家专利。她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教育,为乡村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探索科技世界的大门。
自2016年学校拓展科创特色教育起,廖淑银便通过持续学习和实地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她指导学生们将水果、蔬菜做成神奇的“水果电池”,用一副扑克牌通过简单的搭建让学生体验结构的魅力,开展“鸡蛋撞地球”“投石机”“纸牌承重”“水火箭”等跨学科活动项目,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告诉学生科技创新并不高深莫测、有时甚至触手可及,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综合和立体。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廖淑银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生态资源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究和创作活动,开辟科技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互联网+智慧农业”项目,将劳动教育与信息科技融合起来;开展石斛和芳香植物种植活动以及种养研究,把传统的劳动技能与信息科技结合起来。廖淑银带领学生创作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种养设备,打造一个集人工智能、互联网管理和科学种养的劳动实践基地,该设备获得第二十三届广东省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新开发一等奖和第73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她还指导学生进行芳香植物多样性及应用研究,挖掘用香传统文化和芳香植物的药用价值。经过师生的不断探索,开发了驱蚊液、手工皂、艾条、线香、纯露、香膏等产品,编写了《当诗词之美邂逅药用植物的芬芳》《神奇的植物医生》等校本课程,该项目获得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廖淑银坚信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振兴,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乡村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因此,她始终坚守在基层教育岗位,以智慧和热情,点亮了乡村教育的科技之光,为乡村学生的未来开辟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